宿命之环

附二:《解读于丹》 (第1/12页)

天才一秒记住【宿命之环】地址:www.404xs.com

《于丹〈论语〉心得》引起强烈反响,柴静采访于丹,半路杀出易中天。

睿智的思想,犀利的语言。

易中天:“越是高级的东西越简单。”

心灵的碰撞,精彩的火花。

于丹:“让经典化为一种感受。”“孔子更多的是一种理念。”

让我们看到讲坛下一个率真的于丹。敬请关注《百家讲坛》特别访谈节目——解读于丹。

主持人:各位好,欢迎收看今天的《百家讲坛》。在《百家讲坛》上讲《论语》,说容易也容易,因为这本书两千年来已经被讲得浩如烟海了;说难可真是挺难的,因为要讲给2006年的现代人听,还要在有上千万观众的电视上讲。这个很艰难的任务交给的还不是一位白发的夫子,而是一位年轻的女性。今天,于丹解读《论语》,我们解读于丹,掌声欢迎。

于丹:你好,大家好!

主持人:我在来采访之前,有人就问我说,中国讲了这么多年的儒教了,甚至有人在网上写,说如果没有当年的“打到孔家店”的话,像于丹女士这样的现在还得裹着小脚呢。我们为什么有必要在今天再来讲《论语》呢?

于丹:其实,我觉得认知《论语》是让我们重新回到中国的文化原点,去进行它最本初的、最朴素意义上的解读。《论语》其实在我们整个这几千年文化中,有一个被主流意识形态化,而且被经典化的过程。我觉得现在我们要做的事情,是穿越那个作为主流文化,被高高架在殿堂之上,被作为一个宗教供奉起来的那个儒学,而回到最初的原点。

主持人;您说的这个原点是什么?

于丹:这种原点我觉得是作用于每个人内心的,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每个人要做的事情,不是用半部《论语》治天下,而是用半部《论语》来修自身,作为一个内心的映照,所以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,每一个人可以有他自己的解释。

主持人:可是有人觉得《论语》是两千多年前的老道理,这些道理对现代人有用吗?

于丹:我觉得这种道理跟现代人之间,只要是真理,到任何时候都是有用的。那两千多年以前太阳就是从东边出来,到了今天它也没有改从西边。也就是说两千多年前,那些最朴素的人际之间的交往,还有就是人这一生要经历的历程,到了今天还是一样。像孔夫子说,人生也就三个大阶段,记住三个字,就能够避免好多跟头:他说人年少之时都是血气未定,很冲动的时候,叫做戒之在“色”,你只要这一关闯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如遇章节错误,请点击报错(无需登陆)

新书推荐

男主死了很多年 全世界我最红[快穿] 教主精分日记(反穿) 豪门生活观察日志 新婚夜被打入天牢,战神皇叔缠上我! 为了报仇写小说:残雪访谈录 失火的天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