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命之环

第三十二章 古音灵气充 (第1/5页)

天才一秒记住【宿命之环】地址:www.404xs.com

“怎么说?知音的感觉……”白云淡淡道来,神色如常,阳光透过树荫照在他的眼睛,仿佛满天流星,“社里虽然大家也在写诗填词,但对于古调,知之甚少,实则音义不可分……”

“嗯……”雪影静静地听着。

两个人不知不觉快要走到自习室门口,雪影忽然问道:“你要去自习?”

“其实还好,只是习惯这样……”

“那不如,一起去图书馆,淘淘宝?看看有什么有趣的古典书籍,一起来看看,正好很久没人和我一起切磋了……”说着,露出一种准备“挑战”的眼神,犀利而俏皮,绝美。

“嗯嗯,好吧……”

“嗯,这个专柜我喜欢。”转眼就到了图书馆,今天阳光很好,穹顶的光泻下来,竟连书架上也流动着光辉。此刻,他们正一起站在图书馆的“古典文学·诗词”这个书架前。

从《诗经》开始,浩浩汤汤,仿佛一条璀璨的星河,真不愧是“诗”的国度。遥想盛唐时,长安遍地是诗人。诗歌从《诗经》时的四言为主,以及楚辞独有的“自由体”,发展到东汉的五言诗,从东汉末年起开始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。几乎同时也出现了七言诗,但是创作量不高,真正发展在唐宋。五言诗虽然仅仅是多了一个字,但其中的变化和容量因此增大,基本上可以应付许多内容了。七言诗除了格律诗词外,更多地往七古的方向走,形成了古代的“自由体”,长短不限,自由奔放,如李白的七古。而到了词,则集合众长,三、四、五、七等均可存在,而更显纤细,词是唱歌的歌词,无疑对音律,有更高的要求,则在发展到高峰的同时,导致了过于注重音律而忽略内涵的发展,使得不少词精致而少内涵,因此转入元曲。元曲其实也是一种词,有异曲同工之妙,只是曲调上更新了,而且风格更接地气,更加泼辣爽快直白,有时能挠到痒处,但在雅俗共赏的同时,诗风也渐渐不振。明清人作八股文,诗意受到影响,而小说作为市民文学的代表,开始蓬勃发展。有清一代,词复振兴,成为另一奇观。

文体,本质在于书写心声。一定的形式能够对于内容的创作,起到范式和引导的作用。因为我们所谓的形式,实则是活生生的展现形式,就像词牌,当时是真有歌女可以唱出来的,这是一种整体的文化氛围,文人在其中,也自然耳濡目染,受其影响。就像游戏规则制定下来,大家都按着这个在交流,才能互通。然而,过于强调形式,必然导致“喧宾夺主”,使得内容干枯,因而难以进一步发展。但我们不能只说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如遇章节错误,请点击报错(无需登陆)

新书推荐

我在末世建小镇 穿成男配后我成了万人迷 大唐懂王 葡萄牙的高山 神兽缔造师 第五部队 (综漫同人)我的老公是大统领